匠心相传 为教师发展赋能
日期:2022-10-17 15:06:42  浏览量:740

1014日,莘塔小学特邀吴江区教科室余家友主任来校开展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由学校教科室庞丽燕主任主持。

余主任以《从贾府“读书无用论”解读当下立德树人价值旨归”为主题,从毛泽东主席《论十大关系》中对中国现状的描述说起,通过他对《红楼梦》的肯定引出其巨大价值,紧接着穿越红楼说教育。贾赦、贾珍、林如海等一个个人物鲜活地反应了封建时期三种入官之路。读红楼,仅仅是读吗?不,余主任告诉我们,读书,要读文化,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

“树人德为先”

余主任以红楼三进士之贾雨村为例诠释了立德的重要性,尽管有才有颜但无德,终究还是不能为社会做贡献。他指出德是可塑的,作为教育者要谨记,学生的立身之本就是德,德是衡量一个人的根本。

“立学心为正”

余主任提出教师要正心。坚守本心,心内有主,才能育好人,他认为贾府这一庞大家族逐渐走向消亡的一大原因就是他们家族的本心消逝。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正心,做学问更要正心。

“课程人为本”

余主任借《红楼梦》中“香菱学诗”这一章向大家阐释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并借助历年的高考题和2022年的作文题中与《红楼梦》中的联动关系进一步深入解析课程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此次讲座,余主任引经据典,借助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人物故事带领着老师们打开了红楼大门,不仅让大家明白了“教育要立德,教师要正心,教学需启智”,更是为大家拓展了教育的新边界。正如余主任说的,阅读的最高境界,不是读出一个“概念人”“真的人”“活的人”,而是读出一个“镜中人”,读出如何做一个老师,如何做自己。

生动幽默的讲座让在场的教师们意犹未尽,给了老师们满满的收获。

钮晓东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一直觉得《红楼梦》很难读懂,也不大感兴趣。但听了余主任的讲座后,让我豁然开朗,有一种想读一读、品一品的冲动。余主任谈到《红楼梦》中的贾雨村,让我印象尤为深刻。贾雨村是一名优秀毕业生,既有才学,又有颜值,但最终成为阶下囚。让我深刻意识到:德者,才之帅也。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立德树人要求教师必须坚持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学生的个性品质加以正确引导

沈凤飞

主任的讲座带我们穿越红楼,从“贾府的读书无用论”说起,借红楼的人与事,从独特的视角,向我们生动地阐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老师们深刻体会到了树人要德为先,立学需心为正,课程应人为本。

花诗怡

余老师以“贾府读书无用论”为切入点,从树人德为先、立学心为正、课程人为本三个角度,引导教师提升职业道德观念,发扬立德树人的良好品质,做一名有信仰的四有教师。余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引经据典,带领我们一起穿越红楼谈教育,令我受益匪浅。

郭苗苗

经常说,读书要读到心里去,要跟心里的自己对话。但真的读到心里去的又有几人?像余主任这样深入读红楼,我从没有过。或许从现在开始,我知道如何去读一本书。近期,读的较多的是跟教育有关的书籍,大多时候我会联想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以此反思自己,找到更优的教学方法。

庞丽燕

有幸聆听了余主任的讲座,深有感触。他幽默风趣的言语让原本生涩的字符变得有趣极了。借助红楼中一个个小人物的人生,余主任帮我们打开了立德树人的新视界。人的内在修养和秉性是以高尚的人格、优秀的道德、渊博的知识为前提的,而德是立身之本,是衡量检验一个人的根本。正如《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心中无德,身无敬畏,即使才华横溢,貌似潘安,也只能成为奸雄。作为老师,我们要时刻谨记“慎独”之要义,坚守本心,立德树人。